宋颜宁一向简单,当时复出的心思也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她当时仍旧比较喜欢在赛场上拼搏的感觉,她觉得自己还能参加比赛,即便没有那么高的难度,但还是愿意站在赛场上。当然,她依然会关注自己的成绩,但相比北京冬奥会之前又看淡了许多,宋颜宁做好的打算,她可以接受复出后不站上领奖台,只要成绩她还能接受,她就继续在赛场比赛。当有一天,她觉得自己真的力不从心时,就会选择退役。

    所谓的功成身退,宋颜宁倒是没想这么多。

    那时候宋颜宁已经没有勾手四周的跳跃,只在里面加入简单的4t和3a,但依然轻松的以两站分站赛冠军的身份进入总决赛并拿到总决赛冠军,并在之后的世锦赛中拿到亚军。因为时代再度变换,维特洛娃终于在该周期第一个赛季拿到非奥运赛季的全满贯,但随后进入发育关,为此不得不放弃了4lz和4f两个高级四周,实力跟宋颜宁相差无几,新生代的格蕾组小姑娘并没有维特洛娃那样的天分,最受捧的俄罗斯小女单最高难度也只是最简单的4t。

    很多人都看出宋颜宁的跳跃相比巅峰时期是差了一些的,高远度不再有年轻时那样豪横,但细节处却更加饱满,并且相比于现役绝大多数的女单来说,她的跳跃高远度依然非常出众。

    第三个赛季,宋颜宁放弃了4t,只保留3a这一高难度跳跃,长短节目共三个3a,在总决赛拿到一枚银牌之后,在最重要的世锦赛竟然再度夺冠。自由滑来自音乐剧《伊丽莎白》,这套节目再度成为宋颜宁个人代表作品和花滑经典,其中世锦赛的星裙扮相也让宋颜宁一度出圈成为热议。宋颜宁让大家看到了,她身为一名传奇选手的实力,而这枚世锦赛金牌也让宋颜宁选择参加下一赛季的冬奥会。

    第四个赛季,柏林冬奥会的奥运赛季,宋颜宁先是在总决赛拿到银牌。冬奥会中已经25岁高龄的宋颜宁没有参加团体赛,在个人单项,宋颜宁凭借两套节目,再度摘下一枚冬奥会女单银牌,短节目《永不消逝的电波》成为她个人第三部中国风作品的代表作,自由滑《行星组曲》也为当时的女单再度奉上一套古典乐精品。而当时的冬奥冠军是16岁的俄罗斯女单瓦连京娜。

    在此后的世锦赛,宋颜宁以短节目一个3a,自由滑两个3a的配置击败自由滑两个4t的瓦连京娜,拿到个人第五个世锦赛冠军。世锦赛结束一个月后,宋颜宁宣布退役。

    退役时宋颜宁头顶的头衔和光环已经很多,冬奥会三银一金的最多冬奥奖牌数量,连续三届站上冬奥女单领奖台,亚洲选手最多的分站赛金牌数,亚洲第一位四届世锦赛冠军,第一位五届世锦赛冠军,迄今为止亚洲唯一一位世锦赛五金的选手,第二位职业生涯从未下领奖台的选手退役。

    自此,传奇彻底落下帷幕。

    宋颜宁休赛季后复出参赛时,许多人都在反对,太多人知道,复出有时候会再造辉煌,但很多时候更可能是就此落寞。花滑里太多的选手哪怕是名将复出效果都不理想,更遑论竞争最激烈时刻都在改朝换代的女单。也有很多人冷眼旁观,也有很多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询问一些圈内有资历的人的观点。

    帕夫柳琴科就是被采访的那一个,俄罗斯媒体问她关于宋颜宁休赛季后选择继续参赛的看法,帕夫柳琴科用她永远没有起伏的带点冷漠的语气说道:“无论她是否复出,复出后成绩好坏,她都是许多选手无法企及的存在,谁都没有资格质疑她!”

    帕夫柳琴科和宋颜宁的友情,北京冬奥会之后在花滑圈里不是秘密。也有人惊讶,当年的一对对手为什么能够做到成为一对朋友,这看起来匪夷所思。

    其实这没什么,对帕夫柳琴科来说,她喜欢宋颜宁的原因非常简单——她们是同类,没人比宋颜宁更像帕夫柳琴科,也没人比帕夫柳琴科更像宋颜宁。

    她们的职业生涯始终秉持着同样的原则——追求着竞技和节目美感的极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达到技术和美的极致平衡。

    当格蕾组女单依靠粗糙敷衍的“三段式”节目在女单横行霸道的时候,当平井千夏表演精湛却技术有缺陷的时候,横空出世的帕夫柳琴科和宋颜宁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她们漂亮的技术和一流的表演,同时还有姣好的容颜和冠军气质。

    以她们的资质和水平,或许其实不需要这么拼命,她们完全可以模仿格蕾组的舞蹈和表演,用粗糙但符合现行规则的表演来更轻松的获得高分。但她们没有,她们有自己的坚持和信念,花滑这条路,不是只有分数和规则,花滑是美的,是要传递些什么的。

    帕夫柳琴科不否认,她们曾经是对手,但她也不否认,她与宋颜宁惺惺相惜。当她们坚持同样理念一同前行时,这条可能在别人眼里看来吃力不讨好的道路并不孤独。

    宋颜宁延续的三个休赛季里,帕夫柳琴科依然参与到每次她比赛的解说里,自始至终都观点明确的表示支持和理解。

    柏林冬奥会,女单赛场上最受关注的选手不是超级新秀瓦连京娜,而是名将宋颜宁,哪怕宋颜宁最终只拿到一枚银牌,焦点依然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