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辉小说馆>青春>我成了仁宗之子 > 第六七五章 官家跟大家的不同
    大非川之战是发生在唐总章三年,也就是咸亨元年四月至八月,共历时四个月时间,这场战争是大唐与吐蕃为了争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安西四镇,而在大非川的重要战役。

    诸位臣工都清楚,即便是不专门修史的臣工,对于这一场改变唐王朝在西域势力的战役,也略有所闻。

    大非川之战败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认为是地理原因的,大非川气疫致使唐兵不能发挥其战力十一。

    有认为是人和的原因。认为吐谷浑倾向于吐蕃,唐军远征,得不到当地人的支持,是导致唐军失败的原因。

    还有人认为,是因为主副将不和,也就是郭待封擅自行动,导致唐军粮草被吐蕃袭击,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态势。

    总则,那一战是败了,也让唐王朝失去了安西四镇的控制,从而失去了沟通西番的商道……

    如今,国朝西进,官家却提到了大非川!

    “官家,国朝谋划西夏,并非征伐吐蕃。前朝之所以征战大非川,目的是逻娑,薛仁贵职衔是逻娑道行军大总管。”

    “前朝的战略目标是围魏救赵,以攻伐逻娑来缓解吐蕃攻占安西四镇之危。这与国朝谋划西夏相悖。”

    张方平是真有点担心,担心官家信太大,西夏不足以让官家满足。

    倘若是这样,张方平宁愿国朝先谋北辽,而不是同时作战于吐蕃和西夏。

    虽然吐蕃现在分裂了,也没了前朝时的战力。可那样的苦寒之地,国朝征来又有何用?

    大宋,也只是刚刚缓过来劲,也只是刚有一两次的胜利,还不到可以学前朝东征西伐的程度。

    况且,即便是国朝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他也不赞同国朝走穷兵黩武的路。

    也是着急了,被这次内阁扩大会议的讨论偏离了思考的方向。

    “官家,国朝谋划西夏,臣附议,相信在场的诸位同僚,乃至整个朝堂,也不会有多少异议。”

    “但是,官家,老臣以为,国朝没必要对吐蕃乃至逻娑作战。苦寒之地,得不偿失。”

    陈升之附议了张方平的话。陈升之这是审时度势做出的选择。他觉得,自己在内阁,必须跟张方平统一战线。这是存于内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