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辉小说馆>历史>大魏世家 > 第109章 修鱼之战前
    说实话,对于这个纵约长,魏申是真的没有什么兴趣。出那个风头干什么,闷声发财才是硬道理。

    还有就是对于合纵结盟,魏申也是极度的不看好。

    原本历史上发生的五国第一次合纵抗秦,就是魏国的公孙衍在公元前318年发起的,那楚怀王虽然是纵约长,但是却不愿意消耗楚军的实力,而燕国因为与秦国没有接壤,也没有冲突的利害关系,在作战中是出工不出力。结果是最后名义上是五国联军,实际上出工又出力的只有韩赵魏三家诸侯。

    究其原因,只有这三家和秦国是真正的苦大仇深。

    但是。一开始气势汹汹而来的五国联军,到了函谷关前,却在羸疾的大军前畏缩不前,最后反而被秦军打了个落花流水。

    按理说,魏国有天下闻名的魏武卒,赵国有赫赫有名的赵飞骑,再怎么不堪,也不应该败得这样惨呀。

    对此,魏申不免想起了这样一个典故。德国的将军们曾做过论断: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就相当于我军增加10个师的力量;如果意大利加入对方,我们用20个师就能搞定它;但如果意大利要加入我方,我军就必须耗费50个师的力量去保护它,意大利果然不负众望,成为了众所周知的猪队友。

    在战国七雄中,如果拿赵国类比德国,那么这韩国,不就是活脱脱的战国版的意大利吗?

    魏申穿越前的魏国,也和法国差不多吧,空有一个大国强国的虚名,其真实的国力早已退化为二流国家。

    那么,魏申和张仪为什么还要处心积虑的组织起来这个盟约呢?

    这就要从韩梅对魏申的警醒了,韩梅说过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战国统一还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魏申必须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个使命,而不能把任务交给下一代。因为魏通不知道历史的走向,势必会走许多弯路。

    想着正在中山之地锻炼的魏通,魏申顿时充满了斗志。

    对于此次合纵抗秦,魏申是这样想的,不能被动的按照历史发展来应对,而要主动推进历史的车轮来发展,进而加快战国统一的步伐。现在,秦军占据韩国的鄢后,依然不肯退兵,正好给了魏申顺水推舟的条件,于是主动寻求合纵,提前逼迫秦军发动在韩国的修鱼之战。

    其次,魏申明白秦国的尿性,谁出头就会打谁。让楚怀王当这个纵约长后,楚国肯定会成为秦国下一个打击的对象,这也算一个祸水东流吧。

    再就是,魏申希望借着这次战争,来消耗参战各国的有生力量。虽然这个念头不高尚,但是为了最后的目标,他有一万个理由必须这样做。

    魏国需要做的,就是在战斗中保全自己的力量就可以了。

    历史上,修鱼之战的关键就是秦军偷袭了魏国囤积在修鱼的粮草,才变被动为主动,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的。

    不管怎么样,魏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历史事件又向前强行推进了两年发生,加上之前截胡赵国吞并中山国,这样慢慢积累下来,一定可以提前把六国统一的。

    ······